“风雨同舟、感动常在”!云南华人科技公益基金会10周年年会在大理举行
5月20日,云南华人科技公益基金会暨大理牵手义工及联盟诸分队十周年年会在云南大理举行,本届年会以“风雨同舟、感动常在”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团体、慈善机构、民间公益组织、各界爱心人士、企业代表和志愿者欢聚一堂,从文艺义演、志愿者代表发言宣誓、表彰颁奖、爱心义拍等几个板块展开,全面回顾与总结了过去十年来云南华人科技公益基金会及联盟诸分队公益事业发展历程,并对2023年公益事业发展趋势、公益事业数字化转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年会由云南华人科技公益基金会主办,大理牵手义工承办,年会开场播放了基金会纪录片,一幅幅感人画面,一个个最美背影,一段段动人故事,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每个人。十年风雨同舟,感动常在!华人科技公益联盟成立于2014年,由最初的四个民间公益团队组成,发展到今天已形成十余个分队的公益联盟,涵盖泉州、临沧、保山、德宏、苏州、临汾、昆明、楚雄、大理、文山等地区,并于2015年获云南省民政厅批准正式注册为云南华人科技公益基金会。
云南华人科技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东晓在年会开幕致辞时表示:近几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已开始拥抱数字化。一些互联网企业通过实践探索以科技助力公益,创建了一批具有社会价值的公益平台;公益慈善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利用数字化工具,通过网络平台实施相关项目,以网络化的宣传手段扩大自身影响力;比如腾讯的99公益日,云南省红十字会开展的一些助学项目,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数字平台,形成人人参与,积少成多的浓厚氛围,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同时孙东晓理事长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爱会传染”为主题,讲述了公益路上的事迹,把感动常在诠释得淋漓尽致,最后以“既往不咎、当下不杂、未来可期”与大家共勉。
数字技术为公益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也让公益与越来越多的行业、资源、个人产生连接,这也意味着公益将更具开放性、包容性,需要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如何依托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资源、内容优势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志愿者代表寸海玉分享了多年来践行“举手行善,让公益成为一中习惯”的公益理念,和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的经验与心得。一名志愿者就是一面旗帜,一支志愿者队伍就是一道风景。华人科技公益基金会的志愿者们用无私奉献的爱心、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润物细无声的善心, 谱写着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的新篇章,通过本次年会,希望进一步弘扬志愿者精神,激发榜样力量,连接更多爱心善意。
年会现场还举行了文艺义演及义拍义卖活动,各界企业家、爱心人士纷纷举牌,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当天数十件爱心物品义拍义卖所得款项将由云南华人科技公益基金会(联盟)统一统筹安排,用于后续公益事业。
年会最后对对近年来向公益慈善事业做出积极努力及无私奉献的总计150多个爱心合作单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优秀志愿者、最佳志愿者、博爱志愿者等单位和个人做出了表彰。
华人科技公益联盟以华人科技公益基金会为主体,是一个合法的民间公益团体。主要开展:助学、助孤、关爱老人、非疾病紧急救助、灾难救助等公益活动,10年来组织“萌芽计划、爱心助学”、关爱老人、寻人启事专栏、鲁甸地震救灾、一对一助学库、暖冬计划、非疾病救助、公益助农等活动超3000场次,受惠群众累计超十万人次,正式与非正式志愿者一万余人。各种捐款捐物超过千万元,累计帮助学生一万余人次;寻人启事专栏,成功寻回数百人,寻回率达99%;一对一助学库累计帮助数百名学生;暖冬计划,发放全新衣物、棉被、冬鞋、床等累计帮助贫困家庭近十万人次;公益助农捐赠超二十万只爱心鸡苗;情暧山区爱心图书收捐超三万册,成功帮助多起非疾病紧急救助等活动,多起关爱特殊老人儿童活动,救助注册志愿者等累计各种爱心活动帮助三千多场次,受惠人数超十万人次。
华人科技公益联盟成立以来,本在初心,在公益路上不断探索,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在爱心活动中我们不断寻找适合团队自身的公益之路,更科学、有效的将公益事业做好,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可能的将爱心价值最大化。我们倡导:举手行善,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张小丟)